四川信息港  农业农村

 

 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相山镇山斜村村民宋国庆,近年来将村中的400多亩抛荒地租下来种水稻,年收入30多万元,并常年聘请4个村民帮忙种地,每人年收入3万元。

  在崇仁县,像宋国庆这样的职业农民有2000余人,承包土地面积超过17万亩,职业农民挑起了该县农业发展的“大梁”。

  近年来,为破解“种田荒”难题,崇仁县在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鼓励农民通过承包或租赁方式大力发展规模种植。为解决职业农民用地问题,该县支持各类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将分散的地块集中流转起来,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工商部门对现代农业经营所需土地,由流转方和农民面对面“谈判”定夺,工商部门、村委会居中协调,以现金补偿、实物补偿、入股分红、补偿加分红、托管、半托管等形式,实现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白陂的生姜、六家桥的麻鸡、石桥的黄花菜、相山的高山大米、河上的葡萄、郭圩的大棚蔬菜、三山的灵芝……依托特色农产品,一支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构建起来。

  为帮助职业农民做大规模,崇仁县相关部门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并按照因人而异、注重实效的原则,积极促成新型职业农民与贫困户之间通过农商行信贷资金“捆绑”方式结成对子,不仅解决贫困户的就业问题,还能通过面对面传授农业技术,使贫困户不断提高生产技能,增强发家致富本领。

  三山乡聂家村村民聂国军,受益于新型农民技能培训,掌握了灵芝种植技术。他创立了江西罗山峰生态科技有限公司,针对贫困农户培训灵芝种植技术,并采取“电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带领贫困户种灵芝,如今入社贫困户年收入可达3万元以上。(经济日报记者 刘兴 通讯员 崔伟群)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记者 刘兴 通讯员 崔伟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