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信息港  财经新闻

 

  “这些统计活动,对科学决策和宏观管理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也为广大人民群众了解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为企业获取市场信号,提供了大量数据信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东明说。在刚刚结束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他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作了关于检查统计法实施情况的报告。

  统计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检查对统计法实施情况,是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的第一项执法检查,也是统计法自2009年修订以来的首次全国性执法检查。

  报告显示,统计法实施以来,国务院及其相关部门认真执行相关法律规定,围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重大战略部署,搜集、储存、处理、提供、公布丰富的统计数据,使统计工作较好地发挥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报告对统计法实施的基本情况给予了肯定,也直截了当地指出了在执法检查过程中发现的突出问题。

  “为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统计法明确规定统计机构和人员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数据上弄虚作假。检查中,大家反映,统计数据的虚报瞒报、拒报迟报、漏报重报、代填代报等统计造假、弄虚作假在一些地方和单位仍然存在。”王东明表示。

  报告一一列举了这类问题。有的地方把统计机构作为地方计划目标完成的直接责任单位给予压力,有的采取多种方式干预统计部门和人员、调查对象及其主管部门,影响统计数据的真实准确;还有一些地方制定目标脱离实际,有的还层层加码,甚至直接向企业下达任务,当任务难以完成时,就在源头数据上弄虚作假,有的要求企业按指定数据填报,有的代替企业报送虚假数据,有的甚至编造虚假企业和投资项目。此外,一些统计调查对象为了资质考核、争取融资、骗税逃税等,虚报瞒报甚至拒报。2017年以来,国家统计局根据举报线索核查数据异常的2051家企业和2942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有1195家企业、2775个投资单位的统计数据存在编造、虚报,一些企业、项目统计数据的编造、虚报倍数还很高。国家统计局执法检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数据发现,天津滨海新区临港经济区、内蒙古开鲁县、辽宁西丰县违法企业平均虚报率分别高达56倍、10倍和6.7倍。

  只有高质量的数据才能更好地服务高质量的发展。报告指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发展不断深入,长期延续的统计指标体系、方法制度、调查方式等,难以客观及时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变化,亟需作出调整完善,统计能力建设亟待加强和提升。

  具体来说,当前的统计数据体系与发展需要不适应,反映经济建设多,反映社会发展少;反映总量速度多,反映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少;反映新动能和质量效益也不充分,统计数据缺口较大。比如,目前我国服务业比重已达51.6%,但是服务业统计中调查范围覆盖不全,特别是服务业资产负债指标、新金融相关统计指标缺失。反映“三新”经济总体规模、运行情况等方面还有差距,如对智能制造、共享经济等新经济活动尚未充分反映。数据采集能力不足,现行的数据采集方式对政府行政记录、企业经营数据资料采集不足,对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滞后。基层基础建设欠账多,特别是乡镇统计工作未受到足够重视,队伍建设、经费保障和能力素质提升等亟需加强。

  问题找出来了,下一步怎么办?如何切实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坚强的统计保障?对此,执法检查组建议各级政府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制定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发展目标,不唯GDP论英雄,不搞总量和速度等指标考核排名,纠正把统计机构作为地方计划目标完成的直接责任单位等影响统计独立性的做法,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加强统计工作法治建设。

  报告还建议,要加大统计违法行为惩治力度,强化国家统计执法权威。推动部门和地方严格执行党中央关于统计工作的决策部署,加大对统计违法案件查处力度,严格依法依纪追究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责任人的党纪政纪责任,落实统计造假弄虚作假“一票否决制”,公开曝光典型违法案例。

  对于构建现代化统计调查体系,报告建议要建立和完善反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大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统计指标体系;健全“三新”统计调查体系;健全统计监测体系,完善居民收支统计和住房统计监测制度,加强对社会变迁和科技进步的统计监测;创新统计调查方法,改进数据采集、传输、汇总、处理和开发利用方式,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基础上,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以及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经济日报 记者 张雪)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记者 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