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信息港  周刊新闻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消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术、党的领导、国家治理现代化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依绍华:供需齐发力满足消费升级需求】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市场流通与消费研究室主任依绍华认为,我国作为生产制造大国,目前有200多种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在工业化进程中,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提高了企业的供给能力,促进了消费市场供给侧从短缺到宽裕的结构性转变,将居民消费推上了新的台阶。但是应该看到,我国许多产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粗加工、附加值低的产品多,精加工、附加值高的产品少;部分产业的技术水平难以满足消费者要求,供给与需求错配。与此同时,服务供给不足,新兴的信息产业、金融保险业、中介服务业、体育、教育、旅游业等知识和资本密集型服务业发展不充分,难以满足消费升级需求。因此,亟待通过技术进步、加大研发投入、创新生产方式和供给方式,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满足更高质量消费需求,一要大力提升产品供给能力和质量。二要强化企业品牌意识。三要建立以消费者需求为驱动的商品协同创新机制,实现生产与消费在时空上的高效匹配。四要加大新型服务消费供给,鼓励新型服务发展。

  摘编自《光明日报》

 【何毅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独特创造性】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主任何毅亭表示,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国家制度,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我国悠久的政治文化传统中生长起来,从近代以后中国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中生长起来,从社会主义事业的艰苦创立和艰辛探索中生长起来,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也是人类制度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首先,这个制度的创造性在于,它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在中国的创造性实践,是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在制度层面的具体化,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实现形式。其次,这个制度的创造性在于,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形成覆盖各方面各领域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保障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正常运转。再次,这个制度的创造性在于,它是中国共产党为人类探索更好社会制度所提供的中国方案。“中国之治”及其展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向世界展示了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人类文明的丰富性以及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可选择性,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

  摘编自《人民日报》

 【薛俊清:“以政治讲学术”的价值内涵】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薛俊清指出,在理论说服的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还要解决价值认同的问题。因为教育实践主体即教育者本身有自己的价值立场,一个合格的思政课教师不仅是“有我”的,而且其本身持有的价值观与课程内容中所表达的价值观应该是一致的、合拍的,让自己的价值理性“激活”课本中的价值内容,做到“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而一位不合格的思政课教师,把课程内容变成没有价值立场的纯粹知识传递,更有甚者“携带私货”,在课上或课下发出不同的立场声音,这样的人都是不应该进入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一个在课堂上秉持所谓“价值中立”,声称与政治“绝缘”的思政课教师是无法想象的。 “用政治讲学术”,实现了“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体现着思政课的守正功能。守正与创新是辩证统一的,守正是基础,创新是为了更好地守正。在这个生动的过程中,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也让思政教育成为“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过程。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邓纯东: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原党委书记邓纯东指出,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一个贫穷落后的旧中国之所以能够建设成为今天这样不断繁荣发展的大国,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根本经验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其一,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系。其二,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作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要通过各种制度实现自己的民主权利。其三,坚持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不能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而是要坚持三者的有机统一。坚持三者有机统一,就要准确把握三者的关系。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摘编自《经济日报》

 【鞠成伟: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国道路的背景】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鞠成伟指出,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国道路的提出,是为了因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治理挑战,为民族复兴提供保障。必须要把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国道路放到当代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予以理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国道路,是要完成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未完成的历史使命。几千年来,中国一直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过着循环往复的生活。但是鸦片战争爆发以后,中国开始遭遇“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未通”的强大西方国家的挑战,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由此开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国道路,是中国治理事业的需要。作为一个超大疆域、多民族、超多人口的国家,中国国家治理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政治事务,挑战着人类的智慧: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正经历政治、经济、文化叠加的“三重转型”,社会安全问题、政治安全问题和国家安全问题等交织在一起,挑战复杂交错,需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摘编自《中国纪检监察报》

  (光明网记者李贝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