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信息港  文化新闻

 

 作者:郭拥军(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涉台事务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港澳研究所所长)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祖国统一大业迄今没有完成,台湾与大陆的分离状态已经持续70多年。然而,两岸存在着深层次、割不断的文化联结,两岸同胞同受中华文化哺育滋养,并以此为共同的宝贵财富和牢固的心灵纽带。

  同文同种赓续不断

  考古发现,台湾最早的住民、3万年前的“左镇人”来自福建。当时的台湾海峡存在一条海底隆起地带即“东山陆桥”,左镇人就是由此进入台湾。后来的漫长历史中,大陆人特别是福建、广东人大批进入台湾,成为当地居民的绝对多数,并将中华文化带到台湾。两岸之所以在文化上同根同源,是由于文化的创造者和承载者——两岸人民——同文同种。

  台湾同胞操持的语言中,“国语”和大陆的普通话几无二致,闽南话完全是福建漳州、泉州一带的方言,客家话也与广东等地的客家话无缝对接,正所谓“言多周秦之语,声含中原之音”。两岸都使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方块汉字,区别只在于繁体简体。台湾同胞来大陆旅游观光基本可以把简体字辨识得八九不离十,置身其中不会有文化上的疏离感。

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的心灵纽带

参观者在第五届海峡两岸中青年篆刻大赛作品展现场拍照。新华社发

  中国人民以汉字为基础创造了优秀的中华文化,一批批赴台移民将之带到台湾。1666年,郑成功在台南建立了岛内第一个孔庙,设立了最高学府“太学”,大大推动了体系化的中华文化教育传承。这所“全台首学”迄今保存完整,大成殿的中央供奉着“至圣先师孔子”的灵牌。特别是灵牌上的殿梁上悬挂着清代诸位皇帝所钦赐御匾。台湾地区多位领导人也题赠匾额,悬挂于此。这些匾额层层排列,成为一道风景。台南孔庙一定意义上就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中华文化在台湾落地生根、赓续不断的象征。

  同根同源血脉相连

  在台湾,妈祖信仰具有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世界主要宗教无法比拟和替代的独特尊崇地位。供奉妈祖的庙宇多达上千,名称各异。而妈祖信仰的根源在大陆。妈祖是传说中福建莆田湄洲屿女子林默,生于宋代,被当地人视为能庇佑出海、祷雨济民的保护神。一代代移民跨过“黑水沟”、前往台湾岛时,往往请上妈祖神灵,祈愿前程平安。他们在台湾落地生根后,妈祖更有了深层次的寻根怀祖、追远报本的文化意味。两岸往来中断的年代,岛内信众绕道日本、历经艰辛也要赴湄洲祖庙进香朝拜。湄洲祖庙妈祖金身1997年首次巡台更是掀起热潮,历时102天,1000多万名台湾信众夹道欢迎。

  作为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相声受到广大人民的普遍喜爱,在这个艺术门类上,两岸的渊源同样深厚。吴兆南先生是台湾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在两岸对峙的年代,他进行艺术探索的重要途径就是冒着风险偷听大陆广播,从中寻找侯宝林大师的相声节目,把带着杂音的声音录下来学习。1982年,他正式拜侯宝林先生为师,台湾相声也有了正式传承,进入中国相声族谱。后来,马季、陈涌泉、常宝华等大陆相声表演艺术家也都收有台湾弟子。

  交流互鉴共同发展

  台湾地区对中华文化的不断发展、创新,反过来又滋补大陆的文化,为中华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台湾最具代表性的剧种歌仔戏,源自福建漳州一带,在台湾东北部一带发展为歌仔阵并登上舞台,20世纪20年代又传回闽南地区,产生“杂碎调”,后又传回台湾形成“都马调”。大陆改革开放后,台湾流行音乐进入大陆,深刻地影响了一代人、影响了大陆的音乐发展。邓丽君从未返回大陆,但其众多优美歌曲迄今在大陆广为流传,经久不衰。

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的心灵纽带

福州台湾会馆复建揭牌,打造两岸交流新平台。图为观众在馆内参观。新华社发

  这些年来,两岸文化交流持续进行,大陆不断推出的多项政策大大助推了这一进程。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在两岸同胞之间增进了共同的历史记忆,激发了新的体验和情感。

  民进党当局和极少数“台独”势力妄图推行“去中国化”“文化台独”,割裂两岸历史文化联结,磨灭台湾同胞的历史记忆和民族意识。这种数典忘祖、背叛民族的行径,徒劳无功、注定失败。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两岸人民必然通过交流互鉴,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文化守正创新、繁荣发展,共同铸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