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信息港  生态新闻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云南大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光明日报记者 任维东

  供游客专用的停车场、中英文指路牌、硬化整洁的村道、马帮文化博物馆、修缮过的古建筑、新打造的特色美食街……近日,记者走进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县东莲花村,感受到其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这个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的回族小山村,已成功跻身3A级旅游景区。

  “东莲花村是我们大理州保护传统古村落的一个代表。近年来,我们州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保护好传统村落作为脱贫致富与乡村振兴的大事来抓,切实让‘农村人待得住、城里人喜欢来’的大理乡愁味更浓。”大理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陈东发介绍。

  连日来,云南各地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广大基层工作者正将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与服务人民群众、振兴乡村发展的本职工作结合起来,把古村落保护开发和乡村振兴融合起来,努力把总书记的指示落在实处。

  碧波荡漾、白云悠悠。在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明清时期的古桥、古寺、古戏台等古建筑保存完整,这个典型的白族传统古村落,背靠苍山,面朝洱海,正在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近年来,古生村按照“保护古建、引导在建、规范未建、改造老建、打击违建”的原则,全面实施民居建筑风格整治,将全村青瓦白墙的白族民居与苍山洱海风光融为一体,在生态优先下促进绿色发展,在绿色发展中落实生态优先,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前来体验白族风土人情。

  “大理是全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是云南悠久文化的历史根脉、山川风貌的美丽缩影、对外开放的最佳窗口。”大理州委书记杨国宗说,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大理时作出“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嘱托,并对大理的乡村赞叹有加。全州各族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定不移推进各项重点工作,洱海总体水质稳定保持良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乡村振兴试点加快推进,成功打造了大理市古生村“活化乡愁”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典型,苍洱大地发生了巨大变化。

  近年来,为了保护好古村落、传承传统文化,大理州加大资金投入,先后颁布实施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等一批地方性法规,成功申报为全省唯一、全国10个2020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州(市)之一。编制完成了《大理州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示范带保护与发展规划》,有效整合利用巍山、大理、剑川沿线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带状保护发展示范区。

  在充分挖掘大理作为茶马古道、西南丝绸之路枢纽历史文化资源的同时,大理州努力加强历史文化名城(镇村街)列级保护、活化利用,加快推进剑川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加大世居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空白乡(镇、街道)普查力度,加快开展全州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近现代优秀建筑的评估认定,抓实历史建筑保护修缮管理工作,推进历史文化资源合规化保护、合理化利用、活性化发展,为推动全州城乡统筹发展、全域旅游发展、洱海流域转型升级打好基础。

  按照“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原则,大理州立足古道、古树、古建筑等文化资源,适度进行传统古村落的乡村生态民俗旅游开发,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激发了广大群众参与保护的积极性。截至目前,全州列级保护的历史文化名城(镇村街)的数量已经达到26个,保护规划覆盖率位居云南省前列。“十三五”期间,大理州共确认历史建筑544处,累计5批、共130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数量位居云南省第一,占全省总数的18.36%。

  今年,大理州又出台了《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方案》,继续探索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模式,力争在不远的将来实现全州传统村落“集群示范、整体保护、连片发展”,推动乡村的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