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世强(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这是新时代我国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方向指引。《意见》明确将“文明素养得到新提高,青少年网民网络素养不断提升”列为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工作目标。

  当代青少年是伴随着社会信息化成长起来的“网络原住民”,我国青少年网民的规模持续扩大且呈现低龄化的趋势。据统计,2020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到1.83亿,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4.9%。互联网犹如空气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广大青少年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价值观念带来了广泛深刻的影响。

  从正面角度看,网络带来了信息迅速便捷的流动,能够极大降低青少年获取知识、进行社交的成本;网络打破了现实世界中的壁垒和等级,让世界运行变得更加扁平化,为青少年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多元化平台;网络代表的新技术新业态与年轻人的活跃思维结合,有助于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使其成为创新发展的动力。

  不过,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背后,网络的负面效应也得以充分暴露。在青少年时期,人的性格、思维、智识还处在发展形塑过程中,对事物的认知判断力以及对自我的约束控制力相对缺乏,很容易被网络乱象带偏。形形色色的网络游戏让青少年沉迷其中,导致孩子们视力下降、学习下滑、身心堪忧。海量繁多的网络资讯使得青少年难以静心学习、独立思考,进而出现知识的浅薄、碎片化和断层。各种各样的网络圈层文化使得青少年迷失于疯狂追星、选边站队,加剧了社会群体之间的隔阂和裂痕。对网络的过度依赖还使得青少年的现实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出现蜕化,不利于其适应社会,形成完整人格。

  正因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我们需要积极适应网络社会变革,引导网络技术发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为广大青少年的成长发展营造天朗气清的良好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文明建设,就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针对网络乱象的治理作出了重要安排部署,使得网络领域的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广大青少年的网络素养显著提升。

  在互联网的普及率和渗透性空前凸显的背景下,面对建设社会主义网络强国的新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对网络的引导和规范,完善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网络素养教育机制,使互联网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助推器。

  首先,政府要加强顶层设计。我国网信事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必须理直气壮地写好网络发展这篇大文章。加强网络空间的思想引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网络内容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建设,弘扬“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培养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根据青少年的个性特点、发展需求、成长规律,制定青少年网络素养提升的战略规划,颁布实施相关法律,为青少年的网络成长提供政策指引和法律保障。支持网络技术和产业的快速发展,集中力量突破核心技术、防范安全风险、消除数字鸿沟,使得网络能够更好满足青少年学习、社交和生活需要。加强对网络乱象的整治力度,坚持打击利用网络进行欺诈威胁、宣扬错误思潮、散布色情材料、兜售非法物品等言行,维护正常的网络秩序。

  其次,学校要加强教育普及。学校是青少年成长成才的主阵地,担负着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重要使命。要将网络素养作为重要教学内容纳入到大中小学的教材和课程体系之中,使之在教学内容上做到有机衔接、循序渐进。要注重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特别是要推动中西部地区、农村偏远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使不同地区的孩子们都能够通过网络享受优质教学内容,促进教育资源的均等化。要举办以网络知识普及为主题的讲座、论坛、文化活动,开展各级各类的网络素养比赛(竞赛),使青少年在校园中充分感受网络、理性认识网络、自觉运用网络。

  再者,家庭要加强日常陪伴。青少年的发展特别是早期的成长,家庭的角色至关重要。父母要帮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教会孩子正确、安全和适宜的网络使用方法,培养孩子在使用网络时的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能力。父母要在家庭环境中减少对手机和网络的使用,形成正确的行为示范,同时花更多时间陪伴孩子阅读、玩游戏、做手工等,营造和谐家庭氛围。父母要鼓励孩子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与朋友伙伴的交往中增进友谊、锻炼能力,在外出旅行研学中亲近自然、增长见识,让孩子们在现实世界中放飞梦想、成就自我。

  最后,社会要加强正向引导。社会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着孩子的行为选择和价值判断。互联网企业、媒体和从业人员要提供优质网络资源,创造更多体现优秀文化传承、反映时代发展进步的作品,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创新网络表现形式,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短视频、电影、记录片等传递榜样力量、厚植家国情怀;要加强行业自律,承担社会责任,严格把关网络传播内容、健全防范沉迷网络系统,不能为了追求流量和利益进行过度商业化、传递不当价值观,甚至突破道德和法律底线,不能滥用大数据等技术对青少年进行精准反复推送。

  总之,作为网络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的网络素养事关其成长成才,事关国家长远发展。我们要顺应互联网发展大势,遵循青少年成长规律,形成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协同育人机制,着力提升青少年知网用网能力,推动我国网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