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信息港  教育新闻

 

 作者:解文斌(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青岛大学团委书记、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

  在《光明日报》连发评论《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奋斗正当时》和调研报告《青春,该以何种方式打开》之后,近日,《光明日报》教育周刊又围绕躺平、躺赢和奋斗三个关键词,推出《躺平绝非人生正途》《躺赢只会输掉人生》《惟有奋斗不负此生》三堂思政大课,引发高校青年热烈讨论。对此,笔者认为,高校共青团应进一步深化思考、创新思路、实化举措,积极主动引领青年、服务青年、成就青年,创新引领青年大学生杜绝躺平躺赢心态,以奋斗姿态展现绚丽青春。

  让思想引领有“共情”更有“共鸣”

  当代青年是新时代的弄潮儿,勇于追求“不被定义的青春”。当前,高校青年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以及服务对象的发展诉求,都与之前有较大不同。高校共青团要深刻把握青年成长的规律、青年运动的新貌、各条战线博弈的形势,创造与青年共情乃至共鸣的方式方法,把牢思想引领主动权,切实提升团组织的引领力。

  一是要全面掌握青年需求诉求的一手数据,建立信息准确、应对高效的需求诉求收集与处理机制。高校青年工作者要多去网上冲冲浪、常去操场聊聊天,倾听吐槽、接纳情绪,理解表达、明晰诉求,实现对青年思想的精准帮扶。二是要着力提升青年听懂认可的共情能力,真正理解青年大学生的复杂情感,积极建构分众化的青年话语体系和组织路径。高校青年工作要创新工作方法,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制宜,依据当代青年习惯的表达方式和展现姿态调整服务载体,关注青年的兴奋点、兴趣点、情绪点、躺平点,打造“青马工程”“斜杠讲师团”等阵地品牌,营造“小而精、精而美、美而久”的沉浸式思政育人环境,建立纵深垂直到同辈圈子的辐射路径,唤醒高校青年内心深处的共鸣。三是要培养一批敏锐细腻、想干会干、热情洋溢的青年工作者,把高校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平台优势等转化为资源优势,从解决思想问题入手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性地做好思想引领工作。

  让社会实践有“相知”更有“相融”

  青年青春建功离不开社会实践。高校共青团是青年工作的基本阵地,是引领青年大学生走出校门、投入实践、锤炼才干的重要力量。发挥组织优势,搭建社会实践平台,是高校共青团的职责所在,是深化实践育人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一是以创新实践志愿服务为小切口,纵深推进机制创新,做优体系、做实项目、做强文化。要引导青年在志愿服务、社区实践、党的二十大精神青年宣讲等实践中,围绕重实践、建新功,打造社会实践+返乡、三下乡、西部计划志愿者、青年志愿者突击队等“一体多翼”的大思政课实践平台,鼓励青年在实践中主动走出小世界、奋斗正当时、成就大梦想。二是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青年成长需求开设实践课堂,要尊重基层首创,问计青年智慧,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平台、竞赛、活动、政策的实践育人功能,组建青年研究中心开展专题调研,积极吸收实践经验,推广那些正确、有效、得到青年充分认可的好经验好做法,并及时转化形成长效机制,以进一步有效指导实践。三是在各类社会实践中设立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科创竞赛专项,在社会实践中检验项目可行性,配备专业导师、团队等资源促进社会实践项目转化落地,以“乘法思维”促使一系列新举措、新探索得到落实,推动大实践育人格局焕然一新。

  让创业就业有“共建”更有“共赢”

  全社会都应倾力呵护青年创新创造的热情和志趣,为青年铺路搭桥,提供更大发展空间,支持青年在创新创业的奋斗人生中出彩圆梦。从“小镇做题家”到今年网络热词“孔乙己长衫”,再到《光明日报》调研报告中提到的“尼特族”“网红梦”“22岁现象”等,折射出的就业压力、沟通失真、缺乏支持等问题不容小觑。高校共青团应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全周期价值优势,针对青年最关心、最急迫的需求,着力推进青年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切实提升团组织的创新力。

  一是在两课学分体系内,坚持开展青年喜闻乐见的就业创业促进主题活动,如榜样示范引领、毕业生就业促进周等系列活动,探索“以赛促就、以赛成才”的就业创业实战竞赛活动,加强心理疏导,引导学生客观冷静地对待求职创新过程中的失败,并进行正确的归因和解析。二是在两课育人体系下,建立“请进来、走出去”的运行机制,在实践中强化对就业创业政策的解读,让青年在行业调研、实习体验、挂职锻炼、创业路演、高峰对话中,增强对就业领域的直接接触和感性认知。三是在两课管理模式下,前置就业创业保障与服务,以就业单位的需求为依据,有针对性地开展岗前知识和技能培训,通过“就业1分钟”“科创训练营小贴士”等通俗易懂的方式,分层分类、精准细致地解读各项就业创业政策举措,打造培训、跟踪、服务链条式平台,将“一站式”就业创业服务创新为“陪伴式”成长服务,鼓励青年在创新创业的热潮中展现才华,实现青年学生及校企多方共赢。

  让服务青年有“力度”更有“温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千方百计为青年办实事、解难事,主动想青年之所想、急青年之所急,充分依托党赋予的资源和渠道,为青年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让广大青年真切感受到党的关爱就在身边、关怀就在眼前!”服务青年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又是常抓常新、永无止境的。高校共青团全心全意为青年服务,应把提升服务内涵作为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方式,将服务视角从“自上而下”转变为从青年自身需求出发,真正建构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青年多元需求的服务体系,切实提升团组织的服务能力。

  一是搭建“青年权益座谈会”“我为青年办实事”等调研平台,不断健全有针对性的新举措、新办法、新机制。善用调查研究,针对“Z世代话语体系构建”“高校青年思想动态”等突出问题开展调研,用实绩回答谁会躺平、能否躺赢、怎样奋斗等青春之问。二是坚持实事求是,坚持问题导向,始终支持引导其他社会组织、校内外行政部门,紧紧围绕学社衔接保障、青年权益维护等重点问题加强联席协作。三是杜绝盲目创新和“面子工程”“拍脑袋工程”,真正从青年所思所想所需出发,打造有温度、有温暖、有温馨、有温情的“青字头”服务品牌,打造规范专业、多元精准、协同联动的志愿服务金字招牌。通过采取系列举措,切实把服务效果转化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顺势而为支持引导青年厚植家国情怀,借势而进鼓励青年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乘势而上团结引领青年以奋斗姿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火热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