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馆之城”建设

构筑博物馆科普“磁力场”

  去博物馆探索历史的奥秘、到科技馆感知科学的神奇……如今,科普文旅成为假期亲子出游的重要选择,越来越多的家长注重从小对孩子开展科学文化的普及熏陶。

  不久前,全国科普日活动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9月16日,2023年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在北京市首钢园开启,活动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为主题,104家科技与文博单位为公众带来了一场别具特色的科普盛会。

  自2022年起,北京市科协着力推动“科技馆之城”建设,组织开展了北京“科技馆之城”科技教育体验基地登记认证工作,并整合了全市科技馆、博物馆、科研院所、学校、园区等科普资源,推出20条“科学游”主题线路,涵盖了光科技馆、北京郭守敬纪念馆、中国化工博物馆、铁道兵纪念馆等“小众”博物馆。

  “‘科技馆之城’建设重点在于充分释放社会科普资源的效能。”北京市科协党组书记沈洁介绍,每个科学主题都纳入数家北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博物馆和科普场所,共涉及120多个场馆,涵盖动物、天文、地质、水利、艺术等主题线路。从“初阶入门”到“进阶逛馆”,再到“深度探究”,线路中详细提供了各场馆的开馆时间及预约购票方式,对部分预约名额紧俏的热门场馆还标明了放票时间,提醒观众提前做好参观规划。

  除了科普日活动,北京市科协还在海淀、怀柔、通州等全市16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全面开展了“科技馆之城”系列活动。

  “作为全国科普示范区,海淀区坚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打造全社会参与的‘大科普’格局,助力建成海淀科技馆之城。”海淀区科协常务副主席陈鹏表示,海淀区积极引导博物馆、图书馆等具有科普功能的场所增加科技内涵,让优质科普资源串珠成链,形成科普“磁力场”,让科技场馆真正成为公众身边可接近、可参与、可自主学习的资源和力量,促进资源共建共享。

  科技创新也是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内核。如今,包括北斗卫星导航应用博物馆、可口可乐博物馆等100家文化场馆和科技企业都已纳入了“北京·亦庄科技馆之城”的版图;西城区则于9月开启了打卡科技教育体验基地兑换“科普福袋”的活动,在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北京郭守敬纪念馆等9个位置,放置科普打卡点位,鼓励游客参观场馆,感受和学习科学文化。

  “北京‘科技馆之城’还将联合更多场馆持续扩大影响。”沈洁表示,北京将力争在2025年切实实现打造100多家前沿科技资源科普化示范项目、推动1000多个场馆基地做优科技教育体验、动员10万多名科技科普志愿者参与科普服务的目标,打造一座科普场馆随处可见、科技“触手可及”的全民科技馆之城。(本报记者 刘源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