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信息港  文化新闻

 


吕正明油画作品《老屋》

吕正明的人物画
吕正明的花鸟画
年过七旬,现隐居于五通桥菩提山上的书画家吕正明是地道的五通桥人。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六七岁时,父亲让他跟一个姓税的民间画师学画。十岁时就能独立在糖果厂的月糕上画“花好月圆”、“荷花小鸟”以及“嫦娥奔月”,挣点小菜钱。
 
因向往秀甲天下的峨眉山风光,1964年初中毕业时,吕正明如愿就读于峨眉山中药材学校。这成了他步入画坛的一个转折点。他在回忆那段生活时,十分兴奋地说:“每学期到峨眉山上药材种植基地实习和每年的寒暑假,是我最为开心的时光。”四年时间,他跑遍了峨眉山的山峦、沟壑和大大小小的寺庙,拍摄了上千幅峨眉山风光和动物植物照片,画了700多幅写生画,临摹了许多寺庙珍藏的名人字画。这为他今后的书画创作提供了大量的题材和素材。
 
峨眉山的秀丽风光深深地吸引着他。在写生中,他常常感到用传统的中国画笔墨,根本就无法表现峨眉山山光水色的斑斓色彩和丰富的光影变化。当他看到同在山上写生的油画家们的作品时,受到了震撼。他决心既要用毛笔画中国画,也要用油画笔画油画。幸运的是峨眉当地画油画的人多,同学中也不乏佼佼者。他从零开始,找来不少相关书籍和资料,一笔一画,从色彩到构图,一点一点地学习,不懂就请教。刚开始时,他对用于调色的煤油味十分不适,闻着就想作呕。因对油画的喜好,慢慢也就适应了。
 
吕正明真正致力于绘画创作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1988年,他调到五通桥区文化局后,才结束了长年在外奔波的中药材收购的商贸生活,有了安定的生活环境,能静下心来,认真整理多年积累的素材,开始油画和中国画的创作。1994年,47岁的吕正明从文化局提前退休,蛰伏在他那座菩提山下绿荫掩映的小院老屋,潜心书画创作。
 
1995年以后,吕正明多次南下广州深圳、北上京津、东到苏杭沪、西进拉萨,结识各派画家,切磋画艺;参观各种档次,各种类别的书画展,广吸中外名家之长,不断充实提高自己的技艺。他讲,他在北京呆了几年,经常到著名画家、教育家吴冠中先生家中作客,聆听教诲。吴老常对他讲风景油画的构图、创作构思,如何简括对象,以半抽象的形态表现大自然音乐般的律动和相应的心理感受。吴老的教诲让他受益匪浅。
 
吕正明在外闯荡几年后,终于在北京和深圳扎下了根,开设了自己的画廊,专售自已的画作。他常常自嘲为“绿林派”,虽博采众家,融汇中外,却无任何门派樊篱约束。作品自成一格,却大受欢迎。多次应邀参加国外画展获奖,并被海内外收藏家收藏。北京的北方画廊曾这样评价他的油画作品:“语言鲜明,灵秀中露出荒野之气,儒雅中蕴藏苍古之趣,体现了优秀的艺术传统,并吸纳新的艺术观点和创造理念”。99字画网也评介说:“吕正明的花鸟画,将写意画的神韵谙熟于胸,清雅灵动,技法娴熟,有简洁宁静之气,形、神、意、情,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具有一种文人超凡脱俗的气息。”《中国艺术典藏》2007年第二期载文称:“在吕先生的画中,我们感受到了自然之美的存在,也感受到他超逸而又沉静的心态,心境和悟境已达天人合一,把大自然赋予的美,领悟到内心深处。所描绘的自然景物生灵活现,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让观者犹如身临其境。”
 
吕正明十分热爱养育他的故土。他的许多绘画,特别是油画作品都是描绘、记录五通桥的人文风光。他的油画作品《老屋》,就是工农街的小石桥旁的老榕树和民居。《沫溪河畔》,是描绘西坝沫溪河边刘伯承钓鱼台。还有许多作品都是五通桥人耳熟能详的两河口老桥、花花桥、黄葛井等。吕正明说:“画是画家心灵的释放,我对即将消失的古镇、民宅,总是有一种无以言状的忧郁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