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信息港  文化新闻

 

——七旬老人乐享剪纸生活
 
王艳君夫妇在讨论新的剪纸作品
剪纸,又叫刻纸,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利州区宝轮镇云峰社区,剪纸家喻户晓,老幼共学,成了当地的文化“招牌”。这和“云峰剪纸”达人王艳君密不可分。她11年免费开办剪纸培训班,无怨无求带出“徒弟”300余人。近日,记者走进了云峰社区,探访王艳君的剪纸生活。

潜心教学

她让剪纸成为地方文化“招牌”

4月26日上午,记者走进云峰社区活动室。年过七旬的王艳君和老伴儿周长先正在给剪纸班的学员们上课。桌子上摆满了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题材涉及廉政、民俗、人物、山水等十几个类别。课堂上的学员大多是中老年人,他们手持刻刀,正专心致志地完成“课堂作业”。

“剪纸虽然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但是也要与时俱进。”课间,王艳君告诉记者,白天上课,晚上备课,这是他们老两口十几年来不变的生活节奏。为了创作出独

具一格的作品,她晚上备课时要在电脑上查阅很多资料,尽可能融入地方性的元素,让每一个生活细节与每一份情感寄托都体现到剪纸当中去。

“剪纸有时不讲道理,在乎寓意,手法夸张。比如这幅送给新婚夫妇的作品,牡丹花上停两只白头翁,旁边还有鱼儿。连起来的意思就是花开富贵,百年好合,年年有余。”指着学员的新作品,王艳君说,剪纸来源于生活,非常贴近普通老百姓的审美。为了让剪纸融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和谐社区的“润滑剂”,她还常常带领学员们到宝轮街上“摆摊”剪福字、寿字等,并免费赠送给居民。

“两位老人真是好人,他们不但教剪纸,还经常给大家讲一家人如何和睦相处,让社区退休人员有了家一样的感觉。”社区书记黄玉娟说,在十几年的义务授课中,王艳君夫妇培训书画、剪纸学员达300余人,为反腐倡廉等主题思想教育活动创作200多幅作品。目前,社区能独立创作书画、剪纸作品的达到50多人,10余人先后获国家级艺术奖。生动传神的“云峰剪纸”因此成了广元家喻户晓的非遗文化,也成了宝轮镇的文化“招牌”。

夫唱妇随

她视剪纸为幸福生活的“加油站”“你看,刻的时候要懂得用不同刀和刀法,连笔一定要仔细,不能断……”在王艳君家的客厅里,摆满了上百幅剪纸作品,她正和老伴儿周长先认真讨论着剪纸技法。

“老周是我的绘画老师,也是我的得意门生。”王艳君一脸幸福地对记者说,所有剪纸都是他们合作完成的,老周负责作画,她负责转换成剪纸。她说她自幼跟山东老家的长辈们学习剪纸,对剪纸情有独钟。成年后,因工作与老周相知相识,并落户到宝轮镇云峰社区。2005年,年少求学受政策资助的老周决意感党恩,在社区免费办起了书画班。受老周启发,她又在培训班中加入了剪纸培训一项。

“每年要花好几千元给学员提供纸材、书本及工具。为了节省开支,不给儿女们添麻烦,我已经学会了逛淘宝啦!”王艳君像个小孩一样兴奋地对记者说,免费培训的理由十分简单:想把退休的干部家属、职工组织起来,让他们有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想把祖辈的剪纸技艺传承下去。

“呵呵,我爱好书法绘画,她爱好剪纸,也算一起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吧。”老伴儿周长先乐呵呵地说,在宝轮生活了大半辈子,就连街上的补鞋匠都知道他家的剪纸好,常讨要去做家居装饰。

仔细翻看老人家的剪纸作品,记者发现,无论是五谷丰登、龙凤呈祥、阖家欢乐等民俗类作品,还是起舞少女、挥锄少年等生活类作品,都展现出古朴与时尚、传统与现代相互交融的艺术魅力。每一幅剪纸作品,都倾注了王艳君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幸福的诠释吧。社区的邻居们说,50多年来,王艳君一大家人和和睦睦,夫妇俩夫唱妇随,从没有为任何生活琐事拌过嘴、吵过架。

因为懂得,所以默默支持,相依相伴,彼此成就。去年,王艳君一家被评为省级文明家庭。他们夫妻俩将继续以剪纸为幸福“加油站”,续写美好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