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信息港  农业农村

 

   业务联通决策联治利益联结

  ——来自贵州省思南县“三社”融合发展的调查

  本报记者 张凤云

  农村发展是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解决单家独户的小农经济如何面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问题,还要直面那些本就贫困的农民如何才能在小康路上不掉队的难题。各地条件有异,解决方法不一,却大都离不开组织化这条有效路径。

  近年来,贵州铜仁市思南县主动适应农业农村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积极探索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股金服务社(农民资金互助社)“三社”联动融合发展,通过构建一个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联合服务组织体系,有效破解了新时期三农发展困局。

  困局中,探索联合发展新路子

  日前,记者来到思南县塘头镇的思南华丰果蔬专业合作社精品水果基地,技术员迅速地将毛桃苗上多余的枝杈掰掉,几个农村妇女腰上挂着红色的尼龙线,正准备给葡萄捆枝。往前走不多远便是蜿蜒的龙底江,清澈的水流,一两声鸭子的叫声,给人以清爽与宁静。

  “我们这里水都是甜的。”合作社理事长汪德芳沿着一条坡路往下走,向记者介绍着龙底江的好山好水好风光。2008年,汪德芳牵头组建了华丰果蔬专业合作社,并探索了以合作社为载体、以社员股金服务社和供销合作社为支撑的三社合一发展模式,从而成为思南三社融合发展的发源地。

  “就像当年包产到户一样,三社合一也是形势所迫。”汪德芳说,本世纪初,受到市场经济强烈冲击的塘头镇供销社已濒临崩溃,当时还是供销社负责人的他也很困惑,就和职工们琢磨着另寻出路。

  “不甘心就这么关门了,我们就和农民一起做,慢慢摸索供销社和农民联手发展的路子。”汪德芳说,“但是运作了几年发现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农业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都很大,选择种植什么品种、怎么种效益更高、产品销路如何,这些都是问题。有一年合作社亏了100多万元,为了解决资金周转难题,供销社就牵头组建了思南龙底江社员股金服务社。”

  供销社在寻出路,县域农业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待解:单家独户的小农生产一直没有多大起色,甚至在选择种植什么的问题上还延续着以前的传统;蓬勃发展的新型经营主体给小而散的农业带来了新气象,不少却处于资金匮乏的窘境中,在产业选择、产品销售等方面遇到诸多瓶颈;农业社会化服务经营主体规模小、服务成本高、市场竞争优势不明显等问题依然明显。

  “思南的环境优势明显,发展特色优势农业的条件充足。但是相对于东南沿海,中西部农村的市场主体普遍发育不完善,这就需要一整套有效的组织来整合各种资源,发挥农村经济发展中各个主体分工与合作的优势。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社、股金服务社三社融合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展壮大起来的。”思南县县委书记刘云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