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信息港  文化新闻

 

在73岁的张大禹老先生眼里, 他的人生似乎是从退休后才真正开始的。 很多人听到他的名字都会想到“张大千”或“大禹治水”的故事,对他来说, 这仿佛注定了他和文化人的一些缘分。退休后的20来年里,他的足迹踏遍市辖三区的各个角落,在大大小小的废品站里捡漏,家中藏书日渐丰厚,光连环画就有3000多册。
 
A 捡漏摆摊 退休后的新生活

张大禹出生在顺庆区禹王后街,这也是他名字的由来。 上学时他的成绩一直优异, 在南充一中的一次国庆作文比赛里,他得了第二名,奖励是一个笔记本。高中毕业时,他被当时的南充外贸茶叶公司招去当了一名茶叶销售员,直到1996年退休前,他的生活和最初的梦想渐行渐远。

退休后闲来无事, 他无意中逛到当时位于市人民中路的古玩市场,没事就往那里跑,渐渐收集起邮票、钱币等各式古玩来。2000年以后, 他觉得自己已窥出了些门道, 便开始走遍三区内上百家废品站轮番捡漏,旧书、铜器、字画等他都要。不知不觉,他成了古玩市场上的摆摊一族。 每到周六周日,除了下雨天担心古玩受损外,不管风吹日晒,总要在早上6点就赶去抢个摊位。“连环画废品站卖1元,摆摊最少能卖5元。”张大禹说,他从来没亏过,不过有时“10年前80元买进的,10年后还是80元卖了”。

他这样的生活方式至今未变。 摆摊每个月能给他带来600元以上的纯收入,但是买进卖出,家里的物件越来越多。他记得上世纪90年代末, 曾花500元在废品站买了个重达1公斤的铜狮子,至今他都没告诉别人他有这个物件, 也从没去鉴定过,“权当是个宝贝吧。”

张大禹的大儿子笑着说,2008年地震时,父亲正和母亲在江边散步,他打去电话问平安,没想到父亲却说,让他先回家看看那些宝贝。
 
B 练习书法 修复古旧书籍

在家的时候, 张大禹喜欢铺上宣纸、研磨练字,总要写个200字以上,抄抄古诗或是自己胡诌个顺口溜。对他来说,练习书法提升个人情操,而写字的过程会让人心平气和、了无杂念。他最喜欢自己写的一首描写退休心境的诗,开头就是“远离尘埃去”,最后两句是“愿与松鹤伴,不与红尘堆”。

刚开始练书法时,他手抖得厉害,跟着几十本字帖学, 总是没法得心应手。 后来他突然悟出一个道理:“人去掌握字,不要字来掌握人”,这样才能得到自由,才能享受到练字的乐趣。不论自己的书法境界如何, 但起码要有自己的风采, 不用刻意去模仿别人的笔法。

这些年,他的笔法日渐成熟,对他的古玩收藏爱好也有了帮助。 他收到的一些百年以上的手抄本或是木刻版的书,大都有些残破,很多封面都已遗失了。 他跟着电视里故宫修文物的师傅一点点学,自己也琢磨出了一些修书的本领。他用同色的宣纸重新装订了古书的封面,而书名就由自己一笔一划写上去,无论是《张仲景伤寒论原文浅注》或是《春秋左传》,经他修复的古书,确实有“妙手回春”的效果。他顺势也将自己的书法作品分门别类集结成册, 近几年已经装订了四十来册。

“现在能收的旧书越来越少。”张大禹不无遗憾地说,爱好古玩的都是些中老年人。 他们过去在废品站淘来的宝贝,多是一些已去世的老人们曾经的宝贝,现在的年轻人却不懂这些。对他来说,从废品站里淘宝贝,就像很多人看过的捷克作家赫拉巴尔的《过于喧嚣的孤独》里的主人公那样,把珍贵的图书从废纸堆里捡回来。比如大家都不知道民国版的一套《雷峰塔》连环画,那时候白娘子遇到许仙时是个寡妇,和大家在电视里看到的情节大不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