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信息港  文化新闻

 

《红岩》火了·他却为人低调
日前,享年92岁的《红岩》作者之一、被誉为“红岩之子”的著名作家杨益言辞世,引起社会尤其川渝文学界的广泛关注。 昨日,记者采访获悉,杨益言老人与南充有着一段特殊情缘: 早年曾多次到南充参加文学活动,并对文学同仁寄予厚望,给南充文学界人士留下了深刻印象。就此,作为当年那段历史的见证者,南充文学界老人程云、作家曹雷介绍了杨老的情况。

1983年,杨益言受当时的南充市文联和《嘉陵江》杂志邀请,参加武胜小说笔会。作为当时闻名全国的小说《红岩》作者之一,杨益言先生回家乡参加笔会让南充文学界人士很受鼓舞。据说,当时的不少作家和文学爱好者都在武胜笔会上得到了杨益言的指导。

据了解,当年武胜小说笔会除了本土作家外,邀请了一些全国闻名的作家,有杨益言、周克芹等。在笔会活动中,当时名气很大的杨益言对南充家乡(当时武胜隶属南充管辖) 的文学界同行特别亲切, 也对南充的文学创作寄予了厚望。

11年后的1994年, 南充市召开第一次文代会,杨益言又欣然参加。他说,家乡的文学事业,要靠大家一起去努力。那次,杨益言还与当时南充文艺界的汪洋、张映禄、魏继新、程云、 曹雷等人合影留念。“他为人谦和低调不张扬……” 时任市文联和《嘉陵江》杂志负责人的程云谈及这段往事感慨道,“虽然时隔久远,很多细节记不太清了, 但我对杨益言的印象很深。”
 
南充作家·与杨老交往密切

对于南充作家曹雷来说,杨益言不仅是一位优秀作家、 受人尊敬的文坛长者, 还与他是武胜老乡。因此,他与杨老多年来都交往密切。

曹雷说:“1983年,杨老参加武胜笔会时,我时任《读与写》的编辑,专门负责接送杨老。当年,交通没现在这么发达, 我去重庆他家中接他时,往返需要10多个小时。由于杨老当时身体欠佳,家人担心他身体吃不消。最终,还是由其女儿杨小谊陪同前来的。”

曹雷回忆说, 杨益言对家乡南充特别重视。据他所知,在四川各地,南充是杨老生前到过次数最多的地方,很多次到南充都是因为文学活动。

曹雷告诉记者:“当时,由于重庆还未成为直辖市,与南充同属四川省。 我每次到重庆参加文学活动,都与杨老有所交往。因为老乡的关系,杨老对我特别亲切。通过杨老, 我又结识了他的女儿杨小谊和其弟弟杨本泉。杨本泉笔名穆仁,也是著名作家、诗人,当年,他曾与杨老一起到南充参加文学活动。杨老给我的印象是,为人严谨不太爱开玩笑,但他内心却对生活充满着热爱,对文学创作充满了激情。”
 
参加活动·将前往杨老故居

据了解,5月23日,“中国诗歌万里行走进武胜” 大型文学活动将在杨益言的家乡武胜县举行,曹雷也在受邀之列。他说:“按照活动安排, 此次文学活动的所有参会人员都将去到武胜县白坪村参观杨益言故居。如今,杨老因病辞世。届时,大家将在其故居集体悼念这位对中国文学有着突出贡献的老人。”

曹雷说:“5月19日当天, 我得知杨老辞世的消息后, 心里很难过,并立即在自己的微信上发出了当年杨老来南充参加文学活动的一些珍贵照片, 并配文追忆杨老。随后, 引来了外地媒体记者采访,我就向记者们详细介绍了自己与杨老难忘的往事,以此表达对杨老的怀念和哀悼。”
 
《红岩》书摘

抗战胜利纪功碑浓黑, 隐没在灰蒙蒙的雾海里,长江、嘉陵江汇合处的山城,被浓云迷雾笼罩着。这个阴沉沉的早晨,把人们带进了动荡年代里的又一个年头。

在这变态繁荣的市区里, 尽管天色是如此晦暗,元旦的街头,还是照例挤满了行人。

“卖报,卖报,《和平日报》……”赤脚的报童,在雾气里边跑边喊:“看1948年中国往何处去?……看美国原子军事演习, 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卖报声里,忽然喊出这么一句:“看警备司令部命令!新年期间,禁止放爆竹,禁止放焰火,严防火警!”

在川流不息的人海里, 一个匆忙走着的青年,忽然听到“火警”的叫喊声,当他转过头来看时,报童已经不见了, 只是在人丛中传来渐远渐弱的喊声:“快看本市新闻,公教人员困年关,全家服毒,留下万言绝命书……”

这个匆忙走着的青年,便是余新江。今天,他没有穿工人服,茁壮的身上,换了一套干干净净的蓝布中山装。眉下,深嵌着一对直视一切的眼睛;他不过二十几岁,可是神情分外庄重,比同样年纪的小伙子,显得精干而沉着。听了报童的喊声,他的眉头微微聚缩了一下,更加放快脚步。两条长胳臂,急促地前后摆动着,衣袖擦着衣襟,有节奏地索索发响。不知是走热了,还是为了方便,他把稍长一点的袖口,挽在胳臂上,露出了一长截黝黑的手腕和长满茧巴的大手……
 
人物简介

杨益言,1925生,四川武胜人,1944年进入同济大学。1948年因参加进步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同年8月在重庆被捕, 囚禁于重庆渣滓洞集中营。新中国成立后,在共青团重庆市委工作。
 
《红岩》简介

《红岩》是一部以共产党人为争取中国人民解放而进行的壮烈斗争为题材的出色长篇小说。作者罗广斌、 杨益言曾被共同关押在“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 的集中营里,亲身经历过敌人的种种野蛮暴行、 共产党人不屈不挠的斗争生活。 作为幸存者和直接的见证人,这两位作者在写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的基础上,进一步搜集整理先烈们的斗争事迹,加以集中、提炼、进行艺术再创造。历时十年之久,完成了《红岩》这部气势恢宏的作品。

《红岩》所记述的是一九四八至一九四九年解放战争时期,重庆地下共产党组织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的激烈斗争。小说的主要情节集中在“中美合作所”这个关押政治犯的监狱里。 在这样的魔窟里,避免不了对血肉酷刑的描写,但小说着重表现的是两种政治力量和两种精神力量的较量。 对许云峰、江姐等共产党人,敌人尽管可以进行惨无人道的肉体摧残,但在由精神和信仰筑成的铜墙铁壁面前,敌人却是一筹莫展、一败涂地。在狱中斗争的中心线索之外,小说又以地下党组织的城市运动与华蓥山根据地的武装斗争为另外的两条支线, 这三条线索交织成一个整体,揭示在敌人统治的地区和严密控制的监狱里, 共产党人牺牲、赴死、将生命化为胜利的曙光的精神风貌,同时,也揭示了反动派在濒临灭亡之际垂死挣扎的丑态。

由于题材的特点,《红岩》在人物塑造上没有采取围绕一个人物贯穿始终的手法,围绕着狱内狱外种种复杂的残酷的斗争塑造了众多人物。英勇坚强的许云峰、江姐,充满传奇色彩的疯老头儿华子良,天真可爱的小萝卜头,阴险狡猾的特务头子徐鹏飞等,都已是广大读者十分熟悉的经典形象。 另外,在情节的构造上,这部小说也显示了作者独具的匠心。

《红岩》1961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首次出版,以后多次再版。
 
小说《红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