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信息港  教育新闻

 

 “考虑了4天,妹妹决定退学跟我来中国读书。”在越南籍留学生阮方草看来,在中国一边学习汉语一边学习专业知识,一举两得。
  因此,去年1月结束中国第一个学期的课程后,阮方草就把刚在越南读大学的妹妹阮翠恒带到贵州民族大学,学习工商管理专业。

 
  如今,阮翠恒在贵州民族大学学习近9个月,感觉从当初的“后悔”变成“来得对”,“不是谁都能有机会来这里学习”。
  相较于阮翠恒留学中国的“匆忙”,柬埔寨留学生安朋光“有备而来”。
  今年28岁的安朋光曾就职于柬埔寨一所高中,当了近2年英语教师后,安朋光决定到中国攻读研究生,以提升自身能力。
  “很喜欢中国传统文化,所以想来学汉语。”在安朋光眼里,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推进,从中国学成回国后前途会更广阔。去中国使馆工作或回国与中国人做生意,是安朋光对未来的打算。
  上个月,安朋光担当“宣讲人”,跟随贵州省相关领导回到柬埔寨推介中国文化,在柬埔寨孔子学院向想来中国留学的年轻人介绍中国,推介贵州。
  安朋光告诉记者,当地许多年轻人都想来中国,问得最多的是“中国政府奖学金申请难不难,奖学金的钱够不够用?天气冷不冷?”等问题。
  阮方草、阮翠恒、安朋光是中国与东盟国家教育“联姻”的缩影。中国与东盟地理相邻、文化相通,为进一步增进彼此了解与友谊,加强区域间文化交流与发展。自2008年起,中国教育部、外交部及贵州政府联合举办了9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架起了与东盟国家的教育桥梁。
  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带动下,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教育“联姻”步入“快车道”。据统计,截至2016年,在贵州2100多名国际学生中,东盟国家留学生占七成以上,较2008年增长509倍。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举办至今,已有来自中国、东盟国家以及俄罗斯等特邀国家的2717个机构参会,签署1088份合作协议或合作备忘录。中国9所理工科卓越大学联盟与东盟国家9所知名工科大学联合成立“中国—东盟工科大学联盟”,就课程开放、人员流动、奖学金、双学位项目、信息共享达成合作共识。
  此外,中国和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近20所高校提出《中国-东盟教育与人才可持续发展倡议书》,还与泰国教育部签署了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历和学位的协定。 (完)
来源: 中新社
  作者 周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