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信息港  财经新闻

 

  B类份额频繁下折、基金规模大幅缩水、折溢价套利风险、下折基准日继续交易、相关分析工具匮乏……经历过去一年多的风险暴露后,分级基金投资门槛将迎来全面提升。

  日前,证监会针对《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沪深交易所网站也双双公布了《分级基金业务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监管层拟完善投资者适当性制度,提高分级基金30万元证券类资产的准入门槛。过去一年来针对分级基金的存废争议终于尘埃落定,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成为“医治”分级基金“痼疾”的“一剂良药”。

  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构筑“防火墙”

  在中小投资者为主的我国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的权益保护尤为重要,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构筑的正是投资者在资本市场的一道“防火墙”。

  中小投资者处于信息不对称的相对弱势地位,在日益丰富的金融产品和日趋复杂的产品结构面前,更容易暴露在高风险下而蒙受损失。经营机构却在短期利益驱动下,更有通过提供、销售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客户、占领市场的冲动。投资者适当性制度正是平衡双方利益,匹配投资者专业化程度、风险承受能力和金融产品的重要手段,并在境外成熟市场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成效。

  2009年以来,证监会陆续在创业板、金融期货、融资融券、股转系统、私募投资基金等各市场、业务中建立了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现在又纳入分级基金产品,明确了投资者分类、产品分级、适当性匹配等各环节的标准或底线,让普通投资者在信息告知、风险警示等方面享有特别保护。

  分级基金产品将“优胜劣汰”

  从监管的角度来看,将分级基金的投资门槛提高到30万元,加强了对杠杆产品和复杂产品的投资者的保护,也强化投资的适当性。

  分级基金投资门槛的提高将大幅改善投资者结构,减少非适当的投资者暴露在风险之下。而随着投资者更加大客户化、机构化、专业化,也将助推分级基金发展的规范化。

  银河证券统计2016年分级基金半年报数据显示,分级A的个人投资者占比很少,只有24%,而分级B的个人投资者占比高达90.3%,30万元以下分级B的持有人占比高达98%。

  短期来看,30万元的投资门槛会将多数中小投资者拒之门外,但对于存量客户是“只出不进”,过渡期的安排既让普通投资者有序退出,也让市场“筛选”出专业投资者,让适当的产品找到合格的投资者。

  规定也有助于分级基金产品优胜劣汰,优化资源配置。行业的龙头分级基金或将更受机构和大客户资金的追捧,成为市场的稀缺品种;而以中小投资者为主的“迷你”分级基金或将在中小投资者“出清”后逐渐“空壳化”,面临转型或清盘的命运。

  在全市场降杠杆的大趋势下,随着分级基金投资者的减少,交易活跃度的“降温”,也将有效遏制分级基金的短期交易和频繁投机行为。

  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需要合格的投资者,也需要呵护创新,防范风险,并在两者间取得恰当的平衡。分级基金作为公募基金领域的重要创新产品,一度在牛市成为投资者利用显性、可监管的杠杆追求超额收益的“投资利器”,也一度在下跌中频繁下折、规模缩水让普通投资者“遭受重创”。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正是监管层呵护创新成果,抑制市场投机,引导分级基金规范运行开出的一剂良药,将有助于引导分级基金进入良性、规范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