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信息港  四川新闻

 

 

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大会现场。来源:成都日报  

  11月9日,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大会召开。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了解,今年十九大报告中,新经济、大数据、共享经济等热门名词再度引起各地政府部门的重视。我国正在由要素、投资向创新驱动转型的风口,新经济正是这一重大转型的方向。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在会中明确指出,成都新经济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自2015年开始蓄势待发,人才引进、创新创业共同作用于多个新兴领域,一批“双创”种子和初创高科技企业迅速成长,他认为成都具有培育新经济的肥沃土壤。

  成都新经济发展迎来重要节点  

  新经济竞争力位于中西部城市第一名 

  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自1996年美国《商业周刊》首提“新经济”以来,新经济迅速席卷全球,不断重塑世界经济结构、改写国家竞争格局。而近年来,我国新经济也进入了迅猛发展阶段,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新四大发明”正引领全球科技变革,“新经济”在2016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目前,全国已形成以北上深杭等城市为引领、部分区域中心城市竞相追赶的新经济发展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央经济工作会上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创造历史性机遇,催生智能制造、“互联网+”、分享经济等新科技新经济新业态,蕴含着巨大商机。世界正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发展时期。

  盘石股份董事长田宁日前在2017世界电子商务大会中表示,要用新经济、新业态、新动能的蓬勃力量,更好地适应经济转型,从而提高竞争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升的消费需求,才能获得长远发展。

 

  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来源:成都日报  

  而成都正是处在了这个社会经济发展变革的“风口浪尖”。据范锐平介绍,全国大城市体系分为三个梯队,成都则以总量微弱优势在第二梯队保持领先位置。据记者了解,这种领先主要是靠地域广博、人口众多、建制庞大实现的,亟待培育新的竞争优势,拉开差距、脱颖而出。所以他认为,成都需大力发展新经济,推动经济发展“量”和“质”双重跃升,为进入第一方阵,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冲刺世界城市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而准备。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了解到,目前成都新经济迅速发展,自2015年新经济开始蓄势,人才引进、创新创业共同作用于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金融商务、文化创意等领域,一批“双创”种子和初创高科技企业迅速成长,新经济蓄势待发。

  数据显示,成都新经济总量指数、发展指数、竞争力分别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四、第六和第七位,大数据、云计算、数字金融等新经济代表行业在全国城市位居前列,具有坚实的发展基础和较大的发展潜力。

  日前,赛迪顾问发布的《2016-2017年中国城市新经济竞争力年度报告》评价结果也显示,位居西部的成都以31.15分位列全国第七、居中西部城市第一名。

  在传统经济时代,成都的产业标签比较模糊,新经济时代正是重塑标签的时机。成都新经济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周涛说到:“通过新经济能帮助成都找到未来经济的支柱。”

  成都新经济发展聚焦“六大形态”  

  力争2022年新经济产值达5000亿元以上 

  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大会中,范锐平明确指出今后一段时间成都新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22年,基本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新经济产业体系,成为新经济的话语引领者、场景培育地、要素集聚地和生态创新区,建成最适宜新经济发育成长的新型城市。新经济产值达5000亿元以上,新经济总量指数排名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了解,为了完成新经济发展目标,成都在《关于营造新生态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以下简称为“《意见》”)中提到要聚焦发展经济六大形态,着力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新经济产业体系。

  数据显示,成都2016年拥有各类研发机构965家,科技进步贡献率约63.4%,发明专利申请量近两年平均增长33.7%;近两年,成都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共58.4万户,年均增速达34.1%。其中,科技企业24396家,潜在独角兽企业31家;2016年,全市新经济产业增幅超过10%,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达3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为8446亿元;成都聚集共享经济企业超过100家,上半年网络零售额达1050.7亿元,增长44.5%......

  这些数据看似抽象,却最直观地展示了成都对新经济发展的重视,而成都正是用自己在经济发展中的比较优势,来探索成都发展新经济的现实路径。

  据范锐平介绍,成都科技人才资源丰富,是海归吸引力上升最快城市榜单中排名第三,并且成都作为全国人口第四大城市,拥有最为庞大的消费应用市场,加上地域文化基因以及成都面临的资源约束趋紧、环境容量受限的双重压力,使成都必须坚定不移的发展新经济,为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来。正是基于成都资源禀赋、人才储备、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成都决定重点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六大新经济形态”,构建具有成都特色的新经济产业体系。具体来看:

 

来源:成都日报  

  成都瞄准数字经济“新蓝海”,将率先开展5G网络试点。  

  据了解,在今年上半年,新华三集团数字经济研究院发布了“2017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白皮书”通过对每个城市政治地位、城市规模、经济水平和区域辐射能力等多方面的指标打分,目前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排名前五、处于“领先级”的分别是深圳、上海、北京、广州和成都。

  新华三集团副总裁、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李立表示,数字经济将作为部分城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抓手。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数字经济总体量已达到22.77万亿元,占国民经济总量的30.61%。这表明,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提质增效的新变量和传统产业转型增长的“新蓝海”。而成都正是瞄准这一片“新蓝海”,据悉,成都将加快发展资源型、技术型、服务型数字产业。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特别注意到,成都将率先开展5G网络试点,大力推进信息终端、下一代互联网IPv6芯片和系统设备等关键产品的研制和产业化。据媒体报道今年下半年,北京、上海、重庆等城市也在开展5G试点工作,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黄宇红表示,5G正式商用后,车联网、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的发展奠定网络基础,进而推动全行业的快速发展。

  成都大力发展智能经济,着眼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  

  日前,国务院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规划中提到,人工智能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其作为新一代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将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个经济活动环节,从而引领中国进入智能经济时代。而据范锐平介绍,预计到2025年,我国智能化市场规模将达5万亿元。

  据悉,成都着力发展只能经济,将大力推动智能制造、智能服务、大力研发智能产品,深入实施《成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积极引导企业用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记者注意到,成都着眼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促进人工智能与物流、金融、商务、医疗、旅游等重点行业和领域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智慧物流、智慧金融、互联网医疗和智慧办公、智慧家居等产业。

  成都理想境界相关负责人宋海涛表示,“在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水平上,成都和深圳等全球电子制造中心的距离正在缩短。”

来源:成都日报  

  成都聚焦绿色经济三大领域,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共享交通工具。  

  中国经济多年的高速增长引发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经济进一步的发展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瓶颈约束。因此,绿色经济必将成为今后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据工信部预测,到2020年仅绿色制造业规模就将达10万亿元。

  记者从《意见》中了解到,成都聚焦绿色能源生成转换领域、绿色产业领域、绿色生活领域。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共享交通工具等绿色出行产业。

  成都具备创意经济发展条件,重点培育“蜀”味的原创IP经济。  

  据悉,根据“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仅数字创意产业规模就将达8万亿元。创意产业已经成为现代经济体系中最活跃、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

  成都天象互动数字娱乐有限公司副总裁蒙琨表示,成都正因为创新创业政策环境良好,创业门槛相对较低,人才充裕,文化创意产业才能蓬勃发展。

  为此,成都将继续促进知识创造、创意设计、创意体验,着重培育具有“蜀”味的原创IP经济,推动技术上有创新性和独占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技术标准、具有市场潜力的文化科技创新产品开发研究,重点推进手游电竞、历史文学、音乐制作、影视动漫及网络视听等领域产业发展。要大力推动创意设计。

  成都大力发展流量经济占领竞争制高点,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范锐平介绍,流量经济是指在经济领域中各种依靠人才流、信息流、资金流、知识流、物质流等要素资源的流动而带来经济效益的经济业态。在未来发展中,谁能控制流量和入口,谁就能赢得发展主导权、占领竞争制高点。

  成都将提升流量承载力、流量控制力、流量运作力。以内陆自贸试验区建设为重点,结合创交会、西博会等重大展会活动,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高水平建设国际空港枢纽、国际铁路枢纽、国家级高速公路枢纽,打造全国重要的信息通信节点、数据中心和国际信息港。

  成都重视共享经济建设,发展生产性、生活性、公共性服务共享经济。  

  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已达3.9万亿元,增长率高达76.4%,成为我国经济发展6个新增长点之一。预计未来一段时期共享经济将保持40%左右的增长,到2020年,共享经济规模将突破10万亿、占GDP比重将达10%以上。

  正因如此,成都非常重视共享经济建设。据悉,成都将着力发展生产性服务共享经济、生活性服务共享经济、公共性服务共享经济。进一步打破信息壁垒、制度障碍,重点推动政府闲置资源和能源、交通、通信等领域公共设施资源共享,实现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最大化。

  成都具有培育新经济的肥沃土壤  

  对新经济企业、人才极具吸引力 

  长城战略咨询公司高级合伙人、副总经理陈文丰在新经济发展大会中表示,他坚信,成都专注创新创业生态,支持产业组织者做出产业选择。良好的新经济生态圈将逐步形成,成都新经济生态之花将愈加绽放。

  近年来成都人生活方式的转变都折射出了成都新经济的蓬勃发展,可见新经济已经完全融入成都人民的生活,成为了成都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

  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了解,成都拥有规范便利的营商环境和社会氛围,让更多的企业愿意来到蓉城,扎根在蓉城。

  多位在成都创业的企业家都曾表示对成都新经济的未来充满期待,信心满满。理想境界首席技术官李薪就曾说过,成都新经济的蓬勃发展,与鼓励创新的环境密不可分。成都高新区对创业者的扶持政策很好,创新氛围浓厚。也正因如此,他们毫不犹豫地把公司选址在成都高新区。他说:“创业初期,我们遇见了很多困难,高新区的工作人员在了解情况后,当即表示将给予大力支持。”李薪宇表示,他们的生产基地布局在深圳,但是他们的研发总部设在成都,而且会一直在成都。

  洪泰智造工场副总裁李强强也曾表示,成都的电子信息行业发展得非常好,基础资源深厚,产业禀赋完整,政策支持力度、创新意识、前端研发实力以及后端的生产制造能力等方面都非常强。

  ......

  正如范锐平说的,成都具有培育新经济的肥沃土壤。成都营造有利于新经济企业发展的生长环境。《意见》中提到,成都鼓励更多企业家参与科技创新,激发企业家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引导企业家弘扬工匠谨慎,强化企业家以质取胜的战略意识,把产品和服务做精做细。

  除此之外,范锐平还认为成都科技人才资源富集也是成都发展新经济的一大优势。数据显示,成都拥有56所高等院校,30余家国家级科研机构,318家军工企事业单位,近500万各类人才,在大数据、5G、机器人等领域人才储备丰富。人才可获得性中西部第一,在海归吸引力上升最快城市榜单中排名第三。

  成都为了更好的发展新经济,在原有人才的基础上,还出台了很多新政策来扩充蓉城人才的队伍。《意见》中提到对新经济发展的人才支持,比如要拓宽新经济人才引进渠道。鼓励海内外川籍人才通过总部回迁、项目回移、资金回流、技术回乡、设立返乡联盟等方式回蓉创新创业,推进“蜀才归蓉”;要开展新经济技能型人才培养;要强化新经济人才服务。建立年收入50万元以上的新经济人才库,根据人才贡献,在政策兑现、户籍办理、安居保障、子女入学、投资置业、金融产品和医疗保健等方面提供分类分级优先服务保障等等。


成都新经济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周涛。来源:成都日报  

  成都新经济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周涛补充道,成都需要培养与新经济结合的管理型人才。“像‘千人计划’等人才政策中大多是技术性的人才,但新经济的发展除了需要技术类的人才,同样也需要管理型的人才,后者对企业的发展作用至关重要,因此除了技术类人才,也需要培养金融、财会、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型的人才。”

  新经济发展是一次新的历史机遇,是成都贯彻中央要求,推动城市战略转型、经济变道超车、重塑竞争优势的重大抉择,而成都正在努力汇集和创造所有的条件紧紧地抓住这次机遇,稳稳地站在选择的平衡木上。成都市投促委主任丁小斌表示,“未来3—5年将是成都新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思想理念的转变,随着城市一系列的战略布局,相信未来将有一批新经济企业在成都生长起来或落户成都,我对成都未来发展新经济充满信心。”(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杨淼)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