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信息港  民生新闻

 

 “接下来我们也要承包一些小的工程项目来做。”12月13日,兴文县共乐镇莲花村村支书洪群一大早就来到了村里的党群服务中心,和村主任一起商量来年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的发展。

  除了村支书这个职务以外,今年洪群又多了一个头衔:莲花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村里成立了公司,我任董事长,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有了新的载体。”

  在兴文,和洪群一样的“董事长”还有236个。今年以来,兴文县在全县237个行政村全部成立了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成立这些公司对乡村集体经济发展起到怎样的作用?目前这些公司的运作情况如何?面临着哪些困难?□本报记者黄大海

  有集体资产 但一半以上无收益

  从2005年担任村支书一职以后,因为村集体经济收入有限,“缺钱”就成了困扰洪群最大的一个难题。

  “村‘两委’的办公经费还可以靠镇里的划拨勉强维持,但一些基础设施修建等工程类的开支就完全没办法。”为了给村集体筹钱,洪群没少想办法,有一些公司到村里面来租地,村“两委”帮忙在村民和公司之间协调,公司会适当给村集体一点“协调费”。“这样做不符合规定,会让人误以为是我们‘吃拿卡要’。”

  在农村,村集体最大的资产是土地,莲花村也不例外。“村集体有几十亩的荒山,出租后每年约有1000多元的收入,再加上一点‘协调费’便是村集体经济的收入了。”洪群说。

  在兴文,像莲花村这样的缺少集体经济收入的村不在少数。兴文县组织部副部长、党建办主任吴强告诉记者,2016年,兴文县237个行政村中,仅有108个村有集体经济收入。

  “没有集体经济收入并不代表没有集体资产。”大部分村都有集体土地和一些老旧的办公场所,受到限制,这些资产只能出租,收益有限。

  成立管理公司 集体资产带来更多收益

  壮大村集体经济,首要是将村集体资产激活。今年以来,兴文在全县237个行政村都建立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公司”主体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融入市场经济。

  成立公司后,集体资产的所有权是否发生了变更?风险是否可控?

  在《兴文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快农村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的通知》中规定: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对集体资产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只是委托村集体公司运营。

  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承担国家支持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项目建设;从事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及销售;农业生产资料销售;农村电子商务。从237个村来看,目前公司董事长大多由村支书担任,而董事会成员除村“两委”成员外,还选拔了58名有经营管理经验的返乡人才、大学生村干部等担任。

  成立经营管理公司后,村集体资产的活力得到了释放。莲花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流转30亩土地同一家公司合作修建驾校,双方约定在驾校开始营业的前三年,莲花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每年可获得固定分红10万元,三年后则根据驾校的实际盈利情况约定分红比例;在共乐镇毛村,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公司通过承包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今年已有了1万多元收入;在毓秀苗族乡胜利村,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利用政府划拨的产业发展资金流转土地并修建桑园出租,增加了集体资产并且有了持续的收入来源。

  据悉,目前各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的主要业务是承包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一些风险极低的项目,“亏本”风险较小。

  未来发展 缺人才成最大障碍

  截至目前,兴文县237个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运营工作有序推进,在今年全面消除“空壳村”的基础上,兴文提出到2019年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人均6元/年,总额达到2万元。

  要达到这一目标,最大的困难在于缺乏人才。

  毛村村支书李少均担任村支书一职28年了,从村支书变成了董事长,这一身份的转变让李少均感到很不适应。“以前村里来了公司,我是服务者,现在我们要和其他公司谈合作、谈业务,税务、法律等方面的知识还得从头学起。”李少均感叹,“感觉精力跟不上了。”

  “现阶段拥有较高知识水平的村干部数量还不多,这直接制约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吴强介绍,目前在兴文,45岁以上的村支书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

  针对这些问题,兴文大力实施“青连工程”和“凤雏计划”,培育村级年轻后备干部,逐步优化村干部队伍年龄结构,提高高学历村干部的比例。持续推进“返乡人才计划”,引进有头脑、有见识的返乡创业农民工到村集体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任职。全覆盖培训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尽快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目前,兴文正进一步探索规范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的监管、财务、收入分配等问题,促进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不断发展,不断提高村级集体经济运营水平。

  主编走笔

  董事长还要真“懂事”

  □张彧希

  一个县的237个行政村全部成立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公司,237个“董事长”走马上任,其目的在于搅活村集体经济这一池春水。

  村还是那个村,人还是那些人,春水能否被激活,关键在于“董事长”怎么想、公司怎么干。

  从制度设计来看,兴文县为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划定了“框框”,明确了界限;而具体到“董事长”这样一个“领航人”的角色,却仍有许多“短板”需补齐:“董事长”多由村干部担任,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不合理,“经济课”“法律课”“市场课”都需从头补起,难免力不从心。

  破题的路径,无非两条:其一,村干部要安装经济发展这个“最强大脑”,最大限度地增强市场经济意识,最大限度地增加集体收入;其二,“董事长”能者居之,破除“村支书=董事长”的思维定式,让真正具有市场经济意识、创新创业能力、现代经营管理知识的“能人”,扛起“董事长”的重任。

  应该认识到,激活村集体经济,并不是挂块牌子、加个头衔那么简单。237个“董事长”如何唱好这台戏,还需拭目以待。
   来源: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