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信息港  人物新闻

 

 7月22日下午,在京参加全国首批疗休养的200名劳模迎来了一场“头脑风暴”,著名全国劳模、从码头工人成长起来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包起帆为劳模做了精彩的讲座。

  包起帆给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如何立足本职岗位进行创新劳动和创新成果的管理”。“岗位可以变,创新不能变。”包起帆在讲座一开头就给出了一个自己琢磨了多年的道理。从港口的装卸工人,到如今大型企业的管理者,包起帆经历过很多个岗位。可是不管在哪个岗位上,“立足于本岗位的创新”始终是包起帆能在一个岗位有一个岗位做出骄人成绩的关键。从发明木材抓斗、到创建内贸集装箱运输模式、再到“集装箱电子标签系统”,一个个发明创新成果的取得,无不与自己所处的岗位有着直接的联系。“我不是一个天生的发明家,回顾我这些年来所走过的路,我是从自己的本职岗位出发,从小改小革起步,随着企业发展而逐步成长起来的。”包起帆总结道。

  “要把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纳入企业的科研体系中去,争取更大的支持”;“要加强职工技能培训,为每一位职工打通上升的通道”;“发挥工会的组织优势,让劳模创新工作室做得更好”……劳模们纷纷畅所欲言,分享思考与感悟。

  “创新不是一件高不可及的事,只要你有事干,你就有创新的机会。包老师的创新事迹和锲而不舍的创新精神深深感染了我”,来自北京铁路局天津供电段的孙德英告诉记者,“包老师的讲座,不仅仅是教思路,更教方法,非常具有可操作性。他所讲的成果推广、专利申报、项目管理等问题,正是我们在创新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今天得到了很好的解答。”


  同样对专利问题一知半解的还有来自广西柳钢的陶柏明,“以前不懂如何申报专利,所以一直没有专利。”他说,“方法总比困难多,为了解决一些问题,我在工作中创造了“四改思维”,即结构不合理的要去改,造成安全后果影响生产效率的要改,职工操作和维护不方便的要改,增加劳动强度的要改。”

  “创新不是高不可攀,平凡的岗位同样可以创新”;“岗位可以变,创新不能停”;“劳模的根在学习,没有学习,就没有创新与发展”……包起帆的报告在振奋了在座劳模们精神的同时,也引发了大家的思考:如何更好地发挥劳模作用,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进入新时代,对劳模也应该有更高的要求,不仅限于出力流汗、甘于奉献,更需要有知识、有技术,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来自武汉一冶钢结构有限责任公司的全国劳模赵宗合听完包起帆的讲座很受启发,“现在光有老黄牛的精神还不够,还需要能够立足于本职工作进行创新性的劳动,才能脱颖而出。只要我们一线工人都通过创新性的劳动,提高效率,我们经济转型升级才能顺利,我们国家的发展才能更快。”

  “创新不问出身,人人皆可成功。在包劳模的授课中,我学到了只有锲而不舍,不辞辛苦,才有可能绝路逢生获取圆满结果”,来自山东正泰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李振月说,“我和包劳模一样初中没毕业,在工作岗位上先后30余次对施工工艺进行改进,其中有八项至今在沿用,并且经我改进的“解决地漏水封不足的施工工艺”现在是我们当地的地漏施工标准,大大提高了施工质量,并且降低了成本50%。”


 
  本来安排两个小时的讲座,包劳模讲了三个半小时。会场内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不少劳模散场后仍不肯离去,想和包起帆合影的劳模排起了长队。一名劳模兴奋地告诉记者:“全总组织的劳模休养活动,不仅让我们的身心到了放松,更是搭建了一个交流充电的平台”。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