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王泽昊)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的西藏那曲市,呼啸而过的寒风把藏北高原吹得格外冷,这里冬季最低气温可达到零下30摄氏度。但随着高海拔地区基层供暖工作的深入推进,学校、医院、居民屋……处处充盈着浓浓的暖意。
屋外寒气逼人,走进那曲市聂荣县尼玛乡铜龙村次央的家,屋子里被光伏供暖的暖气片烘得暖洋洋的。“光伏供暖后,我们村民实现了‘零费用’采暖,既暖和又实惠。”次央高兴地说。今年,尼玛乡开展实施“光伏+采暖”供暖项目,实现牧民群众电力自发自用,绿色循环发展。从牛粪生火到光伏电力,乡村供暖方式正在发生悄然改变。
“电采暖技术实施后,将教室内温度设置成多少、什么时候供暖,这些都是学校自行决定、自主调控。取暖越来越方便了。”拉萨市墨竹工卡县教育局工作人员边罗说。今年冬天,西藏电力部门将为1699所高海拔学校、27万在校生实现电采暖覆盖,并建立“一校一档”机制,全力推进高海拔学校供暖报装接电工作。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不断推进高海拔地区供暖工程建设。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25个县(市、区)城区供暖项目,在建8个县(市、区)城区供暖项目,总供暖面积3224万平方米,覆盖人口达70万人。
阿里地区被誉为“世界屋脊的屋脊”,阿里地区行署所在地狮泉河镇全年气温低于0摄氏度的时间长达217天。近年来,狮泉河镇启用热电联产集中供热项目,全镇群众告别了烧牛粪等传统取暖方式,用上了清洁能源,温暖过冬。
在即将落成的狮泉河镇幼儿园前,阿里地区教育局局长张文霞说,地区积极、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为园区提供空气源热泵供暖,接下来会将此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的供暖方式推广到更多校园。
西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西藏已实施的县(市、区)城区集中供暖项目采用天然气、燃煤、地热能、太阳能光热、电供暖、空气源热泵、生物质等多种形式。供暖新技术的应用正改善着群众的生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