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信息港  农业农村

 

   (记者 张红霞)过春节,餐桌最忙碌。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更加讲究了。吃什么更安全?喝什么更健康?

    这不,大年初四,成都游客王义方带着一家老小,驱车50公里,去到金堂县淮口镇云顶山追寻答案。那里,有一处叫做“云顶生活”的自然农法有机农庄。那里,吸引了国内著名策划机构王志刚工作室,吸引了打造浙江莫干溪谷项目的浙江旅游协会、一龙投资决策团队,吸引了以色列有机农业专家、德国无抗养殖研究学者……

红萝卜的自述:我的脆甜纯天然

  当我和伙伴们出现在会客厅里,没有人注意到我们。也是呵,我们个头都不大不粗壮,甚至也不通直,有的还冒出一两个分岔……在榨汁机里,我们被打成了泥,浓汁流进机下的果汁盒,泥则在堆积发酵后还田。

  虽然从物理形态上,我在此时消失了,没个成形的样子,但我期待着与客人唇齿相接。

   曹勇举起了杯,他是从北京来的客人。第一口吸吮,我看到他愣了一下,似乎没想到这么好喝。紧接着,他几乎仰面喝起来,一杯两杯三四杯,一口气喝了6杯才停,口里喊着:“好甜好醇,好棒的红萝卜!”

   我几乎流下泪来。6年里,我和伙伴们从一批又一批的种子里优选出来,在云顶山谷安营扎寨。承蒙这里温和的阳光、湿润的风、干净的土壤、单纯的水和清新的空气,我们自由地生长,没有化肥和农药,也没有膨大剂和催熟剂,完完全全长成我们自己想要的样子,自然也拥有我们想拥有的味道,结交我们想结交的客人。

芦花鸡的告白:我们是山林的主角

  我有一身金黄的羽毛,虽然我的名字有点乡土气叫“芦花鸡”,可我的基因是本土品种经过13代选育而成的,其实是名副其实的鸡界“高大上”,我早想建议主人给我改个类似“金羽霓”“金无价”的名字,多有金庸味、女侠范嘛!

   长出一身金灿灿、闪亮亮的羽毛,自然要天堂一般的成长环境。在这个芦花鸡王国里,象极了洪七公的丐帮——超过半年的长辈,犹如九袋长老;长过四个月的,好像六袋长老;个头三个月大的,恰似四袋长老;刚满70天放归山林的小鸡,只当是二袋长老;至于刚出世的小鸡仔,哪里好意思称“长老”,最多是小乞丐,还是新来的。各袋长老归堆群居、划片分地,绝不乱了辈份。至于帮主嘛,看到了那群篱笆外野地觅食的大鸡吗,那都是300天以上的世外高“鸡”,最老的据说上千天呢,“洪七公”可能藏在那里面。

  总而言之,我是非常自由的,除了吃饭得去食堂,在哪午休、在哪下蛋、在哪睡觉都随心所欲,当然,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的诗意栖居地,还是高高低低的树桠上。主人要想抓住我们,得在黑灯瞎火的晚上,在我休息的树上,其他时间都莫想,我们早都练成了一双健将级的腿呀!

  对了,你来我们的山林,会看到大片大片空置、休耕的土地,那是我们曾经的家。在我们长到180天出栏后,也许是主人为了纪念我们而特意空置半年的,什么都不种都不干,锄了杂草理了杂物,就空着。好任性,不过我们都好喜欢,有情有义地赴死,我们毫无怨言。

  我还有一个洋名叫“无抗养殖鸡”,就是肉里找不出抗生素成分、肉质很健康很生态的意思,好像德国人都感到惊讶,至于具体情况,问我主人吧。

  现场直击:情怀农业能否牵手莫干溪谷?

  1月25日,鸡年春节前三天,清晨8点,从浙江远道而来的浙江旅游协会会长、一龙投资集团董事长黄光全就带着他的投资团队,进了云顶山。

  云顶湖清澈见底,几十只土麻鸭悠游自在浮于水面,湖边杂花生树、生态良好。

  一龙投资打造的浙江莫干山溪谷,已成为将旅游与农耕文化完美结合的典范,在中国生态旅游项目中居佼佼地位。当家老板、决策人黄光全亲自来考察“云顶生活”,让农庄主人朱杉格外重视。

  “云顶生活”居于金堂云顶山,方圆10.5平方公里,8年前,金堂县为了打造云顶山,将山谷内2000多户村民迁出,对外招商。来自北京的朱杉正是招商引资来的项目业主,最初的设想是建高尔夫球场,后来因为国家政策调整,高尔夫项目下马。

  静谧的山谷如世外桃源,良好的生态象一块净土,朱杉爱上了这里,不舍得放弃,干脆留在这里当起了农夫。

  从2010年起,朱杉实践自然农法,象古代农人一样,顺天应时,依节气而动、按周期种养,渐渐走出了一条原生态有机农业的路子。

   吸引黄光全的,正是这里无人打扰的原生态和紧邻成都的区位优势,还有朱杉对农产品品质的坚守,“能不能把莫干溪谷模式复制到这里,与成都的本土文化融合,打造一个新的云顶溪谷?”在会客厅里,黄光全团队与朱杉逐项讨论,探讨云顶生活今后的种种可能。

  “我的想法就是云顶生活不要变成房地产项目,未来发展方向是^农业+^,这里的条件非常好,我在这里的6年就是当好一个^大山的守护者^”,朱杉陈述自己的想法,令人动容。

   中午时分,炭烤紫薯、红萝卜汁、山地蔬菜、原生态鸡肉、香肠腊肉……满满一桌的原生态菜肴,让黄光全一行赞声连连。“除了没种稻,我们全部都有,可以提供整套的^餐桌品质解决方案^”,朱杉说。王志刚工作室西南中心、以色列有机农业专家都曾来过这里,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许多建议。

  告别时,黄光全说:“我们会好好论证这个项目”。

  对话朱杉:我走了一条很难却可持续的路

  贵客告辞,一度热闹的山谷安静下来。阳光慵懒地投向山林和房屋,“我们在农庄里走一圈吧”,朱杉招呼记者。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新绿葱笼的红萝卜地。“最好的种子,最好的土壤”,朱杉弯腰查看,秋季萝卜受了霜冻,好多种子没发芽,朱杉赶紧与  工人一起补种了三倍的种子,“不能误了订单让顾客失望。”

  走进芦花鸡养殖区,他逐一介绍,还象养了宠物的城市麻麻一样,跟调皮飞奔的小鸡说话,看得出他对生命的爱护。

  一圈走下来,记者和朱杉的对话开启。

(一)自然农法

  记者:您说的自然农法该怎么理解呢?

   朱杉:我相信好产品自己会说话。在农庄生产头三年,我们就是埋头选育好品种,确定了四个原则:适地生” “抗病性”、“适口性”“商品性”。摸索试种、试养了三百多个品种,现已形成共计110个农特产品,年产值1000万的生产规模。

   初始阶段,我们也请了不少专家驻场指导,后来我发现他们的出发点和技术研发都是围绕着上规模、速度快、高产来的,蔬菜万亩基地、30天出栏禽类、“一镇一品”“一村一品”……后来我琢磨这不是我想要的。山上的农民家里都有两块地,一块地种的果蔬供应市场,就什么都用:农药、化肥、膨大剂、催熟剂、除草剂……让人听了害怕;一块地是给自己家吃的,浇水、施粪肥、人工除草,此外什么都不用。

   我不想做这样的农庄。我希望的是我种的、养的农产品,既是给自己吃的,也是给顾客吃的。

   一回到这个初心,就自然明白该怎么搞了。古人在农业上的智慧,也自然回到现实生产中。

  记者:我看到农庄挂着无抗养殖的牌子,什么是无抗呢?

  朱杉: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能明显提高畜禽的日增重。据调查,全球每年消耗的抗生素总量中90%被用在食用动物身上,非常可怕。

  2015年,由成都大学生物产业学院王卫教授主持的四川省肉类加工重点实验室,与德国农业环保部、波恩大学、欧盟创新中心共同签署了”推动无抗生素养殖应用技术示范"协议。云顶生活养禽场被选定作为这个国际合作项目的“无抗养殖示范基地”。过去的两年中,专家组全程跟踪检测了近千羽各养殖时间段的云顶芦花鸡。德国波恩大学教授从高度质疑到深为折服,颠覆了德国及欧盟专家一贯认为“在中国无抗养殖不可能实现”的看法。并且,云顶农产品在镉、砷、汞、铅重金属含量上,小到几乎没有,经得起任何第三方独立检测。

(二)生产与生活,自然与乡居

记者:云顶生活的有机农产品销售怎么样?

  朱杉:头三年,我们几乎没有销售。这两年,我们搞了一些体验活动。没想到,只要来过云顶的,都成了忠诚顾客。现在,我们在王府井百货超市有个专柜,在华西医院有个生活馆,在国航有个市集,主打白领消费,效果比较好。可以说,我们的市场认可度是通过一个个鸡蛋、一只只鸡鸭挣回来的。

其实,我知道我走了一条最难的路,也是让农业真正“见底”的路。

  早先从北京来的朋友都说,“老朱挣钱太苦了,不说别的,光是在云顶湖边修别墅和酒店就发财了”。我听了都默默一笑,不太想解释,人们也不一定能理解。在我心里,过去三十年,很多人都因为钱“着了大急”,那个时代的发展特点造就的。可是后三十年,已经富裕了的中国和中国年轻人,可以去从容地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不那么急不那么功利。我们应该为他们创造一点条件,这并不是说我不缺钱,其实这6年里我连电视、电脑都没买,连路由器都没装,我只是在等这个时代的到来。

  我所看重的,是生产和生活的相容,乡居与自然的和谐。所以,我不希望这里变成房产项目,也不想因为一三产业互动变成万亩花海、千亩银杏,我期望这里按照本来的禀赋、自然的规律、适度的产业化,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山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农庄。

  作为有机农业的践行者,我也觉得有一点伤感,目前现有的农业扶持项目和资金,都是冲着规模农业去的,有机农业几乎没有任何支持和补贴。据我所了解,成都范围的有机农场生存状况并不是特别好,市场需培育、无规模效益,无政策扶持,其实非常需要分享到支农、惠农政策的阳光雨露。

名词解释:自然农法

  依循大自然法则的农业生产方式,以维护土壤生机的土壤培育为基础,绝不使用任何化学肥料、农药和各种生长调节剂以及任何有残害土壤的添加物。

来源:四川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