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信息港  农业农村

 

——北京京纯养蜂专业合作社产业发展调查

  赵铁梅 本报记者芦晓春

  因生态优美,盛产蜂蜜,密云被喻为“蜜”云。位于首都重要饮用水源基地密云水库东南岸的白龙潭风景区,这里风景优美,环境宜人。每年从春到秋,白龙潭就是花的海洋,不仅游客纷至沓来,而且更是招蜂引蝶,成为饲养蜜蜂的一块风水宝地——北京京纯养蜂专业合作社就坐落在这块宝地上,如同一朵金花,已在祥云蜜饯中云卷云舒了13年。

  京纯合作社规模可观,蜜蜂存栏6万群,拥有加工车间和养殖基地25.3万平方米,年销售额5000多万元,成员达到600户,涉及密云区16个乡镇104个自然村,并辐射带动河北承德、秦皇岛、张家口、天津等地的200多家农户。

  如今,京纯合作社已成为生产收购加工蜂蜜、为蜂农供应生产资料和养蜂专业技术培训、帮助蜂农解决生产技术问题、提供市场信息、蜂产品开发、蜂文化旅游观光等为主营业务的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链科学而完整。

  尽心尽力

  为蜂农提供全程式服务

  京纯合作社着力为农户提供优质蜂群品种,从源头上保障蜂农的养殖效益。2015年,他们购进喀尔巴阡蜂王150只、卡尼颚拉蜂王150只、东北黑蜂王150只、新疆黑蜂王150只、松丹1号蜂王40只、松丹2号蜂王40只、密云1号蜂王40只,按乡镇发放给600余户蜂农,在解决蜂群衰老退化问题的同时,调节品种结构,进一步提高蜂农效益。他们还积极为蜂农统一采购原材料,统一进行质量把关。先后为蜂农购进蜂箱1万套、蜂蜡巢础5万张、巢蜜盒12万盒、杉木框梁5万个、饲喂器1万个、隔王板1万个,配送包装铁桶8000万个次、塑料桶6000个次,按需配送给16个乡镇蜂农手里,使蜂农尽快的投入使用,繁殖蜜蜂扩大规模,在流蜜期前繁殖足够采蜜的蜜蜂量。

  为了提高蜂农的养殖技术,京纯合作社每年聘请蜂业、食品专家为蜂农进行养殖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内容包括蜜蜂养殖技术、蜜蜂用药管理、巢蜜生产技术、政策支持等。此外,还为他们配备12名技术员,分片到户进行标准化生产指导,并开通技术咨询热线,让蜂农随时随地与技术员交流,并上门指导,免费提供蜂王台,确保蜂农无后顾之忧。为了降低蜂农的养殖风险,合作社为600多户蜂农成功投保蜜蜂政策性农业保险,降低农户养殖风险。

  严管严控

  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可靠

  为了保证蜂产品的质量,京纯合作社对蜂农用药进行统一管理,统一操作,严格禁止使用抗生素、菊酯类药物,对成员进行统一培训、生产资料进行统一采购供应、统一引进优良品种,并派出专人对他们进行指导、管理和监督。合作社设立了采购部、生产部、销售部、检测实验室和人事部,共有工作人员24人,各部门人员分工明确,职责清晰。与此同时,检测实验室,配备了折光仪、培养基、试剂盒等基本实验器材,能够对蜂蜜的浓度、蔗糖、抗生素类药物残留、灰分等基本蜂蜜成份指标进行检测。收购前先进行现场采样检测,检测合格的蜂蜜方可收购,从源头上保证了蜜蜂的质量。合作社引进的蜂蜜浓度检测设备折光仪可以对蜂蜜的浓度进行区分回收,在下一年的销售中蜂蜜将按浓度出售。

  为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京纯合作社还建立了一整套追根溯源体系,配备了移动智能识读器、便携式票据打印机等设备,对收购的产品进行编号记录。收购时由工作人员对姓名、地址、蜂群数量、收购数量、浓度等进行记录,把信息贴到蜜桶上,一旦查出质量问题,能很快的找到出售产品的蜂农,从制度上保证了蜂产品的安全优质。

  重文重科

  观光旅游促进三产融合

  近年来,京纯合作社注重打造和传播蜜蜂文化,通过提升文化产品的消费带动合作社新发展。自2009年起,他们着力打造占地600余亩的蜜蜂文化观光园——蜜蜂大世界。

  这个“蜜蜂大世界”产业园区占地25.3万平方米,园区分为四大功能区:一是蜜蜂养殖标准化示范区;二是蜂产品加工示范区;三是蜂产品生产研发与销售示范区;四是蜂文化推广示范区,实现养蜂业与作物种植业、休闲旅游产业、都市型现代农业和蜂产品加工业融合发展,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其中,科普馆展区650平方米,是北京市最大的蜜蜂主题的科普展馆,由科普知识区、互动体验区和产品展示区三个区域组成。走进“蜜蜂大世界”科普馆,游客可通过图片、文字、模型、实物、互动游戏等多种途径获取蜜蜂和蜂蜜知识。馆内利用声、光、电等特效,以充满智慧的“人间精灵”蜜蜂为主题,让游客通过真实的体验、趣味的互动,感受一个奥妙奇趣的“蜜蜂世界”。2016年全年接待游客达3万多人次。